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概述]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

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是冲动形成异常或冲动传导异常或二者兼有,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异位起搏活动(异常自律性增高或后除极)、调节折返环路的传导性或有效不应期以消除折返。因此,目前抗心律失常药主要分为四大类:Ⅰ类钠通道阻断药。抗心律失常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脏的多种离子通道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这些药物也有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当酸中毒、高血钾、心肌缺血或心动过速时,即使治疗浓度的抗心律失常药,也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钠通道阻断药和钾通道阻断药可延长快反应细胞的有效不应期,钙通道阻断药(维拉帕米)和钾通道阻断药可延长慢反应细胞的有效不应期。

……
——《药理学》
书名:《药理学》
栏目:药理学 > 第四篇 作用于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的药物 >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作者:杨世杰
参编:杨宝峰,颜光美,臧伟进,王永利,艾静
页码:205-206
版本:2
出版时间:2010-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